怀远法院“微治理”书写基层法治答卷

发布日期:2025-08-28 15:59 信息来源:安徽法治报 浏览量: 【字体:  

暮春时节怀远县古城镇淝河村委会旁包集人民法庭的法官支起简易桌椅公开审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在乡亲们的围观下法官条分缕析释法明理双方当场达成履行协议。这样的场景在怀远乡村已成为基层司法服务的常态。今年以来怀远人民法院办结民事案件7964其中调案件4182调撤率达52.5%如我在诉的理念深耕群众“小案”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深耕“小案”解心结

“倘若我是当事人,该盼着怎样的公道”怀远县法院将这种同理心贯穿办案全程。面对家事纠纷、邻里矛盾等“小案”,法官不仅坐堂问案,更走进当事人生活场景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时,走访了解当地婚俗习惯调解邻里通道纠纷后,实地回访确保通行顺畅。

在解纷方式上,调解被置于前端。法官善用“乡音俚语”释法,如在婚约财产案中,既讲民法典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又结合“好聚好散”的乡土人情,促成双方当场履行。卷宗归档不是终点,常坟镇一起相邻权纠纷调解后,法官专程回访,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确保纠纷从“纸上化解”落到“心里和解”。

“微法庭”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为让群众“家门口解纷”,怀远县法院构建“法庭+”解纷网络4个基层法庭为支点,调解中心为枢纽,“村居微法庭”为前沿,形成“庭、中心、点”三级联动。同时,“微法庭”集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普法宣传于一体,让司法服务近在咫尺。

“法官走出去”成为常态。该院紧扣农时农事、乡镇集市等节点,选取涉农纠纷、婚约财产、赡养等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村委会广场、农家院落、集市现场。庭审结束后,法官就地开展法律问答,用“大白话”讲解法律知识。让旁听群众在“沉浸式”参与中接受法治教育。同时,法院“请群众进来”,积极邀请村干部、乡贤、人民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借助他们“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将“枫桥经验”融入乡村治理,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化解。

从定分止争到基层善治

该院深知,基层司法不仅是化解矛盾的“终点站”,更是培育法治理念的“播种机”。每一次田间庭审、村居调解,都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法官在解纷过程中传递“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大量调解撤诉案件有效消弭“民转刑”风险通过对农资买卖、土地流转等类案的公正处理,明确行为边界。引导乡村形成依法行事的良好习惯。

“村居微法庭”作为嵌入基层的法治支点,有力促进法院与乡镇党委政府、司法所、村两委的协同联动。通过定期通报矛盾纠纷预警信息、联合开展隐患排查,基层治理的韧性和内生动力显著提升,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格局。

从阡陌间的巡回审判,到农家院落的调解现场,怀远县法院将“如我在诉”的理念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法官们穿梭的身影、敲响的法槌,让公平正义变得可感可知可及,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了生动的法治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