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法学会开展“送法进企”组团式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22-07-19 09:59 信息来源:蚌埠市法学会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蚌埠市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决策部署和市委“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工作要求,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担责尽责,积极开展“送法进企”组团式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各方好评。

一、压实责任做到“三落实”

省委“新春第一会”和市委改作风优环境大会召开后,蚌埠市法学会积极响应,闻令而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实际和法学会工作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找准改作风优环境、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研究制定《关于开展“送法进企优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项行动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转作风、见行动,为企服务敢于担当、有求必应,切实增强服务保障全市工作大局和经济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做好为企法律服务组织、人员和措施三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牵头负责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市法学会秘书处承担协调联络具体事项。各县区、政法部门均明确分管领导或专人负责,压实责任,推进实施。二是组建服务团队,从政法实务部门、律师和法学会会员中遴选专业人员,在各县区、政法部门分别组建10人左右法律服务小分队,全市共成立158名法学法律工作者参加的“送法进企法律服务团”。三是强化服务措施,坚持问需问计于企,开展送法进企、“法治体检”、专人对接、跟踪服务,建立为企法律服务工作清单,落实闭环管理,做到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切实增强了为企法律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

二、护企发展坚持“四到位”

一是走访调研问诊服务到位。市、县区法学会和政法各单位主动加强与发改、经信、工商联、商务、招商服务中心等行业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开通为企服务“法律直通车”,充分发挥小分队的专长和优势,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法治需求。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合同管理、劳动用工、减费降税、融资租赁、担保投资、安全生产、知识产权、债权债务、诉讼执行,以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等十余项内容,并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建议分类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推行“一企一档”,做到一般问题及时解答,重点问题出对策提建议,疑难复杂问题限时办理。33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代俊峰和市法学会等一行人员赴蚌埠铜陵产业园及安徽银东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察实情、解难题、献良策。615日,固镇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倾听企业呼声,重点了解企业法治需求及存在问题。法院系统广泛开展“执行干警访百企”活动,依法妥善解决企业涉执法律问题,其中达成执行和解涉及金额5798.4万元。活动开展以来,市法律服务团和各小分队共走访企业322家,其中重点企业107家、民营企业215家,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139场次。

二是政策法律宣讲服务到位。针对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和突出问题,各县区、各单位法律服务小分队坚持有的放矢,采取多种形式,集中举办法治讲座或个性化专题培训,重点宣传解读《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以案释法普法。淮上区527日在沫河口工业园区,邀请律师为30余家企业代表作企业合规法律知识讲座。五河县先后组织工业园区34家企业、县家居建材协会20余家会员企业举办专题法治讲座,参与培训讲座80余人次。629日,禹会区邀请上海市协力(苏州)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陈尚等多名律师、专家,在禹会工业园区举办为企定制的“法律大讲堂”,现场答疑解惑,开展互动交流,深受企业欢迎。各地还结合实际,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怀远县组织百舜律师事务所章淮胜律师和刘洪庆律师事务所卢洁律师,举办“助企纾困”线上直播云讲堂,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在线收看5.6万人次,线上解答企业和群众法律咨询65条。市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庞玲在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微信群开展线上普法,为群内207名女企业家讲授企业用工常见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受到女企业家点赞好评。蚌山区常态化推进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小分队连续开展入企宣传12场次,向企业职工广泛宣传《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以及预防电信诈骗法律知识,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增强职工法治观念。通过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各县区、各单位共举办法治讲座、专题培训117场次,受众达2065人次。

三是“一企一策”专项服务到位。各县区、各单位结合走访调研,积极主动为企业精准“把脉”,按照“一企一策”要求,深入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和法律风险,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对症下药开出“良方”,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如龙子湖区检察院针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涉嫌刑事犯罪问题,主动到“佳诚纺织”等两家公司走访调研,与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尽可能减少办案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企业依法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南山松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晶晶通过走访某银行,发现一起当事人房贷案件,因涉及多起债务纠纷,法院一审判决拍卖抵押房产进行债权分配,导致银行近20万元债权落空,高律师依据房贷抵押有关规定协助银行向法院申诉,经多方努力,法院二审撤销一审判决,支持银行诉求对其债权优先受偿,为该行挽回损失,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又如,广东宝慧(蚌埠)律师事务所针对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从公司治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等多个层面,全方位进行法治体检,为该公司出具法律意见书,指导企业规范管理,受到企业好评。今年以来,各地、各单位法律服务小分队通过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法治体检和专项服务,共梳理企业存在法律风险、法治需求348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422次,提供法律意见、建议336条,帮助企业解决纷争58件。

四是常态联系跟踪服务到位。各地、各单位法律服务小分队在推进送法进企“问诊”“巡诊”的同时,坚持服务至上,积极主动转作风、办实事、优环境、促发展,切实把企业家当作自家人,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认真落实“清单+闭环”工作模式,加强日常联系,定期开展回访,持续进行跟踪服务,着力推动涉企法律问题妥善解决。检察系统建立检企快速对接机制,在部分重点民营企业设立15家检察服务站,推出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制度,两级院检察长共接访民营企业家5865人次。怀远县、五河县将“送法进企优环境”举措进一步延伸拓展,整合力量发挥律师事务所作用,怀远县推行六家律师所结对帮扶63家企业,定期开展法律服务;五河县实行每一名律师每年为企业开展深度法治体检1-2次,举行法律政策宣讲或法律培训不少于1次,对涉企纠纷和诉讼案件实行一案一律师、大案一团队,切实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各法律服务团队在企业设立服务站和联系点174个,联络员126人,向企业发放联系卡597份。通过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主动助企纾困解难,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努力让企业感受到法治的温度,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在总结完善“送法进企优环境”工作举措和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将充分发挥法学会“思想库”“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健全“法企”对接工作机制,深化“组团式”服务,积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走进企业把脉问诊、贡献良策,持续推进送法进企法律服务走深走实,切实为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更加有力法治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