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基层“小人物” 彰显大情怀

发布日期:2023-09-11 15:45 信息来源:蚌埠市委政法委 浏览量: 【字体:  

张敏,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杨楼村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近几年来,为稳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淮上区紧贴时代发展,积极响应号召,在全区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因此张敏又多了一个称呼——杨楼村的“法律明白人”。他坚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从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到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热心调解纠纷,关爱孤寡老人,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使得辖区村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全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上图为张敏照顾孤寡老人

【发挥余热 不断提升道德素养】

傍晚,当其他村民在忙碌的一天回到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张敏却来到了孤寡老人张化楚的家中,为他做了一顿美味可口的晚饭。自老人生病之后,张敏就这样风雨无阻贴心式的服务已经一年多了,他舍弃与家人朋友的团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彰显了基层小人物的大情怀。

一年来,张敏自费为全村孤寡老人购置生活用品80余次,花费6000余元,自费维修房屋10余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有一次到村里调查走访的时候,见到路上一堆生活垃圾,而张敏立即停车将那堆垃圾捡起,带到几百米之外的垃圾桶里扔掉,从这一件小事上,也真正体现了他热爱家乡,注重细节的优秀品质。

上图为张敏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勤学多思  强化自身法治观念】

“现在是法治社会,作为一名法律明白人,学好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此,张敏同志经常在工作间隙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并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及时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他的法治素养不断提高。遇事先要从法律角度考虑,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逐渐形成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大环境。如果村民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尊法,村里自然而然就稳定了,村里稳定了,村民才会家庭和谐。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张敏不断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了解党和国家各种政策规章,努力充实自己。

不仅自己学法,还充分利用杨楼村村部的“法治书屋”,这个平台,为基层群众搭建起了一个学法平台,同时也成为杨楼普法宣传的阵地。在他看来,现在村民们生活条件都好了,闲暇之余、茶余饭后都可以到我们的法治书屋来学习法律知识,既增长了见识,也可以帮助到自己的生活工作。通过努力学习,他的政治理论水平、法治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的水平提高了,也为村级事务管理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积极热情 主动化解群众纠纷】

杨楼村现有常住居民5000余人,村里大多数村民都在经营自家的蔬菜大棚,每年可为市场提供各类新鲜蔬菜约20万吨。在这种情况下,涉及的土地纠纷、劳务纠纷和买卖纠纷较多,管理难度大。近些年来,张敏围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的作用,不仅为村民化解了大量的矛盾,还成功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在广大村民中流传了一个顺口溜:出现矛盾不要紧,遇到事情找张敏。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今年7月份,村民张某才和张某学因自留地问题出现纠纷,村民张某才将疑似将自家的蔬菜和果树种植到了张某学家的地上,此举引发了张某学的不满。于是张某学找到张敏,说明了情况,并请求张敏出面调解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张敏实地调查和走访,发现张某才所在的宅基地是村里原五保户老人的,而蔬菜和果树也确实栽到了张某学的自留地上。

经过他的分析,两家矛盾点集中在一个地方,张某才认为自己的自留地是自然延伸;张某学认为已经延伸出格要求拆除。见此情况,张敏首先给张某才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相关内容,指出张某才占用五保户老人的土地本身就是不对的,只对土地上的附属建筑物拥有使用权。并告知其这属于侵权行为,并将《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讲解。张某才听后明白了道理,当即后悔不已,立即向邻居张某学道歉并表示马上恢复原状,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这场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在张敏的及时沟通调解下,迎刃而解。

村民韦某某的蔬菜出售给收菜商后,迟迟不能收回钱款。因此他向张敏求助,通过张敏的耐心沟通,及时为韦某某要回了蔬菜款3万余元。村里的两口子闹了一点矛盾要离婚,被张敏发现了,便主动上前做工作。他对那个男同志说,你媳妇长得这么漂亮,人还勤劳本分,你如果真不想要,我马上给她找一个婆家。其实两人本身矛盾不大,听了张敏的话后,立即想起两人曾经甜蜜的岁月,便联合起来拒绝了张敏的要求。看时机一到,张敏笑着对他们说,还不回家带孩子去,一会我要去吃饭。在他的这种嬉笑怒骂似的调解方式之下,两人迅速和好,并热情邀请张敏到他们家吃晚饭。

【多措并举 温情法治管理村务】

现任村委会主任张凌云说:张敏同志的政治责任感强,做事从来不考虑自身利益,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干好本职工作,以服务好群众为目标,是一个难得的好同志。

在群众眼里,张敏就是老人眼中的孩子,年轻人眼中的长兄,孩子心目中的父母。他从不把自己当作外人,对待每一个群众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尊敬老人,爱护群众,虽然他时常在开展工作中嬉笑怒骂,但正是他的这种带有极大温情法治思想的工作方式最能够让群众打心底接受,也最能够让群众体会到如同家人般的真诚关爱。

作为一名志愿者,张敏的工作看似不多,但非常的繁杂,从疫情防控,隔离点值班,到5000余户群众政策宣传;从各种表格信息的录入与制作,到一对一的普法宣传;从早晨5点多巡视河道沟塘,到夜里11点之后的打更巡逻。此外,张敏还负责村里综治相关工作,每天对辖区重点人员走访一遍,了解这些人工作和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的困难也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同时,张敏还是村调委会的主力成员,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只要他一出现,大多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仅仅2023年以来,经他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就多达50多件,而这都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之所以说张敏是一个小人物,是因为他原来是淮上区梅桥镇杨楼村村干部,应干部年轻化的要求,在上一届换届选举之后主动请求退出,成为一名普通的村民。但是由于基层干部紧缺,加之张敏担任村干部多年,工作能力强,在群众中威望较高,因此被村里返聘为志愿者,继续发挥余热为村民服务。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张敏同志从无怨言,他总是把自己当成杨楼村这个大集体的一部分,投入全部身心默默为基层群众做贡献,投入全部热情助力乡村振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基层“小人物”的大情怀。

(邹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