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莲:2022,扎根基层的这一年
利落的短发,瘦高的身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她就是怀远县人民法院河溜法庭80后女法官杨贵莲。入职十一年以来,杨贵莲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怀揣着对法律的崇尚与敬畏,勤恳敬业,勇挑重担,用心对待每一个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从未有任何懈怠、逃避和退缩。
2022年1月,杨贵莲从民一庭调入河溜法庭工作。站在新的起点,履行新的使命,她深知法袍在身,责任在肩。基层法庭处于司法前沿阵地,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线关口,更多的是与普通老百姓打交道,案件也大多为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务买卖等涉及民生问题的案件。看似问题不大,但背后隐藏的矛盾成因复杂难测,每一个案件都需要赋予足够的耐心、细心、公心和爱心。
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六十多岁的老陈因七年前借了李某5000元钱未还被诉至法院,要求偿还本息11600元。老陈因意外事故导致右胳膊受伤,至今仍无钱做手术,加上其他家庭原因,境况十分困难,便想与李某调解。但由于双方积怨较深,经过多次电话沟通,李某始终不愿做出分毫让步。几天后,老陈怀揣着3000元钱来到法庭,希望能再安排一次调解。当日天气湿冷,老陈因胳膊上的石膏只能半披着棉袄,身体冻得发抖。考虑到老陈面临的实际困难及希望调解的诚意,杨贵莲再次拨通了李某的电话,虽然李某依然十分排斥沟通,但她并未放弃。最终,李某不仅在还款数额上做了很大让步,还给予老陈更为宽松的还款期限。
民事案件繁琐且细碎,有些案件看似简单,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很深的积怨,如不能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为此,杨贵莲会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和背景,用当事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易接受的方式释法析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对涉及婚姻家庭和人身关系的纠纷,她始终坚持以调为先,在现行法律框架范围内,为当事人寻找最合适的调解方案。
杨贵莲曾办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双方都有着非常积极的调解意愿,但在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探视等细节问题上始终僵持不下。鉴于双方提供的证据繁多且涉及隐私和道德问题,为避免矛盾激化,她仔细梳理争议焦点,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模式,针对双方合理诉求多次调整方案。经过几个小时不厌其烦地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多。协议签好后,男方激动地向杨贵莲说:“法官同志,我一定要给你送个锦旗。你们太辛苦了。”
调解有利于节省诉讼成本、平息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但对于确实无法调解的案件,杨贵莲也会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坚持公正司法、不和稀泥。在一起婚约财产案件中,男方主张返还的彩礼款由220000元逐步降低至80000元。但女方父亲情绪激动,只愿返还20000元,虽经多次调解均无实质进展。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杨贵莲及时起草了判决书。但考虑到女方父亲因疫情原因,两次从上海返怀且自愿隔离七天,杨贵莲觉得他还是有调解意愿的,于是在宣判前利用最后一次机会再次联系了他,耐心地向其明理释法。最终,双方就返还78000元协商一致,并于协议签订当日现场履行,实现案结事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作为一名法院青年干警,杨贵莲始终坚持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法官的忠诚与敬业,以无悔的青春践行着司法为民的承诺与使命。
(范伟)